欢迎您来到国际水泥混凝土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加为收藏 | 设为主页
162web_logo
2web_banner
资  讯 国际资讯 国内资讯 会    展 热点新闻 科普园地 服  务 国际合作 发布产品 推介中心 建材书店 理 事 会
技  术 实用技术 技术解答 培    训 文献资料 行业专家 供  求 供应求购 项目投资 人才招聘 股市行情 价格行情
企  业 企业名录 在线交流 人    物 访    谈 网上展会 混凝土 设    备 生产技术 行业标准 行业分析
综合 | 资讯 | 供求 | 行情 | 黄页 | 项目 | 技术
    
热门关键字: 建材下乡 白水泥 水泥周 万里行 混凝土 低碳 行情 节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混凝土>生产技术>基础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正文
基础轻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类别:混凝土|生产技术  日期:2012-4-9  来源:鲁文建筑服务网  点击率:83796  打印 关闭

    型井点降水施工方案
    1、工程简介
    着中重说明基础工程中的地质概况、地下水概况以及与降水有关的情况,即为什么要降水?
    2、降水方式方法及采取的措施
    现场井点布置,采用的设备型号,技术参数等。
    3、降水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
    在降水施工过程中,技术、质量、安全、环保应注意的事项
    4、计算书(附后)
    本节主要讨论轻型井点降水有关计算
    轻型井点降水计算
    一、 总涌水量计算
    1.基坑总涌水量Q(m3/d),即环形井点系统用水量,常按无压完整井井群,
    用下式计算公式:
    Q=1.366K (2H―s)s/ lgR―lgx0              
    2.单井井点涌水量q(m3/d)常按无压完整井,按下计算公式:
    q=1.366K(2H―s)s/lgR―lgr
    式中:K—土的渗透系数(m/d);
    H—含水层厚度(m);
    s—水的降低值(m);
    R—抽水影响半径(m),由现场抽水试验确定,也可用下式计算:R=1.95 s√H• K
    r—井点的半径(m);
    x0—基坑的假想半径(m,当矩形基坑长宽比小于5时,可化成假想半径x0的圆形井,按下式计算:x0=√F/π
    F—基坑井点管所包围的平面面积(m2);
    π—圆周率,取3.1416;
    二、井点管需要根数
    井点管需要根数n可按下式计算:
    n=m Q/ q     
    式中 q=65π•d•l 3√  K
    式中:
    n—井点管根数;
    m—考虑堵塞等因素的井点备用系数,一般取m=1.1;
    q—单根井点管的出水量(m3/d);
    d—滤管直径(m);
    l—滤管长度(m);
    三、井点管平均间距
    井点管平均间距D(m),可按下式计算:
    D=   2(L+B)/n-1
    求出的D应大于15d,并应符合总管接头的间距(一般为80、120、160mm)要求。
    式中:L—矩形井点系统的长度(m);
          B—矩形井点系统的宽度(m);
    四、例题
    某工程基坑平面尺寸见图,基坑宽10m,长19m,深4.1m,挖土边坡1:0.5。地下水位-0.6m。根据地质勘察资料,该处地面下0.7m,为杂填土,此层下面有6.6m的细砂层,土的渗透系数K=5m/d,再往下为不透水的粘土层。现采用轻型井点设备进行人工降低地下水位,机械开挖土方,试对该轻型井点系统进行计算。
    解:(1)井点系统布置
    该基坑顶部平面尺寸为14m×23m,布置环状井点,井点管离边坡为0.8m。要求降水深度s=4.10-0.6+0.5=4.0m,因此,用一级轻型井点系统即可满足要求,总管和井点布置在同一水平面上。由井点系统布置处至下面一层不透水粘土层的深度为0.7+6.6=7.3m,设井点管长度为7.2m(井管长6m,滤管1.2m,直径0.05m),因此,滤管底距离不透水粘土层只差0.1m,可按无压完整井进行设计和计算。
   (2)基坑总涌水量计算
    含水层厚度:H=7.3-0.6=6.7 m
    降水深度:s=4.1-0.6+0.5=4.0m
    基坑假想半径:由于该基坑长宽比不大于5,所以可化简为一个假想半径为x0的圆井进行计算:
    x0=√F/π =√(14+0.8×2)(23+0.8×2)/3.14 =11m
    抽水影响半径:R=1.95 s√H• K  =1.95×4√6.7×5 =45.1m
    基坑总涌水量:    
    Q=1.366K (2H―s)s /lgR―lgx0        
    =1.366×5(2×6.7―4)×4/lg45.1―lg11  
     =419 m3/d
    (3)计算井点管数量和间距
    单井出水量:
    q=65π•d•l3√  K       
      =65 ×3.14 ×0.05×1.23 √  5       
    =20.9 m3/d
    井点管数量:          
    n=m Q/ q=1.1×419 / 20.9     =22根      
    在基坑四角处井点管应加密,如考虑每个角加2根井管,采用的井点管数量为22+8=30根。
    井点管间距平均为:
    D= 2×(24.6+15.6)/30―1=2.77 m    取2.4m   
    井点管布置时,为让开机械挖土开行路线,宜布置成端部开口(即留3根井管数量距离),因此,实际需要井点管数量为:        
    D=2×(24.6+15.6)/2.4 ―2≈31.5根    用32根。
    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地下水渗入坑内,不但会使施工条件恶化,而更严重的是会造成边坡塌方和地基承载能力下降。因此,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必须采取措施降低地下水位。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有集水坑降水法和井点降水法。
    (一)集水坑降水法
    1.集水坑设置
    集水坑应设置在基础范围以外,地下水走向的上游。根据地下水量大小、基坑平面形状及水泵能力,集水坑每隔20~40m设置一个。
    集水坑的直径或宽度,一般为0.6~0.8m。其深度,随着挖土的加深而加深,要经常低于挖土面0.7~1.0m。井壁可用竹、木或钢筋笼等简易加固。当基坑挖至设计标高后,井底应低于坑底1~2m,并铺设碎石滤水层,以免在抽水时将泥砂抽出,并防止井底的土被搅动。
    2.水泵性能与选用
    在建筑工地上,排水用的水泵主要有:离心泵、潜水泵和软轴水泵等。
    (1)离心泵:
    由泵壳、泵轴及叶轮等主要部件组成,其管路系统包括滤网与底阀、吸水管及出水管等。
    离心泵的抽水原理:是利用叶轮高速旋转时所产生的离心力,将轮心部分的水甩往轮边,沿出水管压向高处。此时叶轮中心形成部分真空,这样,水在大气压力作用下,就能源源不断地从吸水管自动上升进入水泵。
    水泵的主要性能:包括流量、总扬程、吸水扬程和功率等。
    流量是指水泵单位时间内的出水量。
    吸水扬程表示水泵能吸水的最大高度,是确定水泵安装高度的一个重要数据。(从理论上说,水泵能将水吸上10.3m,但水泵限于构造关系,其最大吸水扬程只有3.5~8.5m。实际吸水高度(扬程)还要扣除吸水管路阻力损失和水泵进口处的流速水头损失。在水泵口径不大、吸水管不长时,实际吸水高度可按性能表上的最大吸水扬程减去1.2m(有底阀)~0.6m(无底阀)估算。
    总扬程(H)包括吸水扬程和出水扬程两部分。
    常用离心泵性能(见表)。
    常用离心泵性能
    型     号 流   量 总扬程 最大吸水扬程 电动机功率
    ?  (m3/h) (m) (m) (kW)
    B17 6~14 20.3~14 6.6~6.0 1.7
    2B19 11~15 21~16 8.0~6.0 2.8
    2B31 10~30 34.5~24 8.7~5.7 4.5
    3B19 32.4~52.2 21.5~15.6 6.5~5.0 4.5
    3B33 30~55 35.5~28.8 7.0~3.0 7.0
    4B20 65~110 22.6~17.1 5 10.0
    注:2B19表示进水口直径为2英寸,总扬程为19m(最佳工作时)的单级离心泵。
    离心泵的选择:主要根据需要的流量与扬程而定。对基坑来说,离心泵的流量应大于基坑的涌水量,一般选用吸水口径2~4英寸的离心泵;离心泵的扬程在满足总扬程的前提下,主要是考虑吸水扬程是否能满足降水深度要求,如果不够,则可另选水泵或将水泵降低至坑壁台阶或坑底上。离心泵的抽水能力大,宜用于地下水量较大的基坑。离心泵的安装,要特别注意吸水管接头不漏气及吸水至少应在水面以下0.5m,以免吸入空气,影响水泵正常进行。
    离心泵的使用:要先向泵体与吸水管内灌满水,排除空气,然后开泵抽水。为了防止所灌的水漏掉。在底阀内装有单向阀门。离心泵在使用中要防止漏气与脏物堵塞等。
   (2)潜水泵
    是由立式水泵与电动机组合而成,工作时完全浸在水中。 水泵装在电动机上端,叶轮可制成离心式或螺旋桨式;电动机设有密封装置。
    潜水泵的出水口径,常用的有:40、50、100、125mm,其流量相应为:15、25、65、100 m/h
,扬程相应为25、15、7、3.5m。这种泵具有体积小、重量轻、移动方便、安装简单和开泵时不需引水等优点,因此在基坑排水中采用较广。
    使用潜水泵时,为了防止电机烧坏,不得脱水运转,或陷入泥  中,也不得排灌含泥量较高的水质或泥浆水,以免泵叶轮被杂物堵塞。
    (二)井点降水法
    井点降水法就是在基坑开挖前,预先在基坑四周设一定数量的滤水管(井),利用抽水设备从中抽水,使地下水位降落到坑底以下;同时在基坑开挖过程中仍不断抽水。这样,可使开挖的土始终保持干燥状态,从根本上防止流砂发生,避免了地基隆起,改善了工作条件;同时土内水分排除后,边坡可以陡一些,以减少挖土量。此外,还可以加速地基土的固结,保证地基土的承载力,以利用提高工程质量。
    井点降水法有:轻型井点、喷射井点、管井井点、深井井点及电渗井点等,可根据土的渗透系数、降低水位的深度、工程特点及设备条件等选用。(见表)
    各种井点的适用范围
    项次 井点类别 土的渗透系数(m/d) 降低水位深度(m)
    1 单级轻型井点 0.1~50 3~6
    2 多级轻型井点 0.1~50 6~12
    3 电渗井点 <0.1 根据选用的井点确定
    4 管井井点 20~200 3~5
    5 喷射井点 0.1~2 8~20
    6 深井井点 10~250 >15
    1.轻型井点
    轻型井点就是沿基坑的四周将许多井点管埋入地下蓄水层内,井点管的上端通过弯联管与总管相连接,利用抽水设备将地下水从井点管内不断抽出,这样便可将原有地下水位降至坑底以下。
   (1)轻型井点设备
    轻型井点设备是由管路系统和抽水设备组成。
    管路系统包括:滤管、井点管、弯联管及总管等。(图示)
    1—井点管;2—滤管;3—总管;4—弯联管        1—钢管;2—小孔;3—塑料管
    5—水泵房;6—原地下水位 ;                  4—细滤网;5—粗滤网;6—粗铁丝
    7—降水后地下水位                            保护网;7—井点管;8—铸铁头
    轻型井点全貌图                    滤管构造
    滤管是井点设备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构造是否合理,对抽水效果影响较大。
    滤管的直径为38或50mm,长度为1.0~1.5m,管壁上钻有直径为13~19mm的按梅花状排列的滤孔,滤孔面积为滤管表面积的20~25%,滤管外包以两层滤网。
    内层细滤网采用每厘米30~40眼的铜丝布或尼龙丝布,外层粗滤网采用每厘米5~10眼塑料纱布。为使水流畅通,避免滤孔淤塞时影响水流进入滤管,在管壁与滤网间用小塑料管(或铁丝)饶成螺旋形隔开。滤网的外边用带眼的薄铁管,或粗铁丝网保护。滤管的下端为一铸铁头,滤管的上端与井点管连接。
    井点管直径与滤管同,其长度为5~7m,可整根或分节组成。井点管的上端用弯联管与总管相连。
    弯联管装有阀门,以便检修井点。弯联管宜用透明塑料管能随时看到井点管的工作情况。
    总管宜采用直径为100~127mm的钢管,其上每隔0.8m或1.2m设有一个与井点管连接的短接头。总管每节长度为4m,其间用橡皮套管连接,并用钢箍拉紧,以防漏水。
    抽水设备是由真空泵、离心泵和水气分离等组成。其工作原理(图示)。
    抽水时先开动真空泵13,使土中的水分和空气受真空吸力形成产水气混合液,经管路系统向上流到水气分离器6中,然后开动离心泵14。在水气分离器内水气分离,水经离心泵由出水管16排出;空气则由真空泵排出。如水多,来不及排出时,水分分离器内浮筒7上浮,由阀门9将通向真空泵的通路关住,保护真空泵不使水进入缸体。副水气分离器12的作用是滤清从空气中带来的少量水分使其落入该器下层放出,以保证水不致吸入真空泵内。压力箱15除调节出水量外,并阻止空气由水泵部分窜入水气分离器,影响真空度。过滤箱4是用以防止由水流带来的部分细砂磨损机械。此外,在水气分离器上还装有真空调节阀21。当抽水设备所负担的管路较短,管路漏气轻微时,可将调节阀打开,让少量空气进入水气分离器内,使真空度能适应水泵的要求。当水位降低较深需要较高的真空度时,则将调节阀关闭。为对真空泵进行冷却,设有一个冷循环水泵17。
   (2)轻型井点布置
    1)平面布置(图示)
    当基坑或沟槽宽度小于6m,且降水深度不超过5m时,一般可采用单排井点,布置在地下水流的上游一侧(上图),其两端的延伸长度不小于基坑(槽)宽度为宜。如基坑宽度小于6m或土质不良,则宜采用双排井点。当基坑面积较大时,宜采用环形井点(下图);有时为了施工需要,也可留出一段(地下水流下游方向)不封闭。井点管距离基坑壁一般不宜小于0.7~1.0m,以防局部发生漏气。井点管间距应根据土质、降水深度、工程性质等按计算或经验确定,一般采用0.8或1.6m。靠近河流处与总管四角部位,井点应适当加密。
    一套抽水设备能带动的总管长度,一般为100~200m。采用多套抽水设备时,井点系统要分段,各段长度应大致相等,其分段地点宜选择在基坑拐弯处,以减少总管弯头数量,提高水泵抽吸能力,泵宜设置在各段总管的中部,使泵两边水流平衡。采用环形井点时,宜在泵的对面(即环圈的一半处)的总管上装设阀门或将总管断开,以控制总管内水流方向,改善总管内的水流状态,提高抽水效果。采用多套井点设备时,各套总管之间应装设阀门隔开,这样,当其中一套泵组发生故障时,可开启相邻阀门,借助邻近的泵组来维持抽水。同时,装设阀门也可以避免总管内水流紊乱。
    2)高程布置轻型井点的降水深度,从理论上说,利用真空泵抽吸地下水可达10.3m,但考虑抽水设备的水头损失后,一般不超过6m。
    井点管的埋置深度HA(不包括滤管),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1——总管平台面至基坑底面的距离(m);
    h——基坑底面至降低后的地下水位线的距离,一般取0.5~1.0m;
    i——水力坡度,根据实测:环形井点为1/10,单排线状井点为1/4;
    L——井点管至基坑中心的水平距离(m)。
    HA值如大于降水深度6m,则应降低总管平台面标高以满足降水深度要求。此外在确定井点管埋置深度时,还要考虑到井点管的长度一般为6m,且井点管通常露出地面为0.2~0.3m。在任何情况下,滤管必须埋在含水层内。
    当一级轻型井点达不到降水深度要求时,可视土质情况,先用其他方法降水(如集水坑降水),然后将总管安装在原有地下水位线以下,以增加降水深度;或采用二级轻型井点,即先挖去第一层井点所疏干的土,然后再在其底部装设在第二层井点。
    3)轻型井点计算
    轻型井点的计算内容包括:涌水量计算、井点管数量与井距的确定,以及抽水设备选用等。
    井点计算受水文地质和井点设备等许多因素影响,算出的数值只是近似值。
    轻型井点涌水量计算之前,先要确定井点系统布置方式和基坑计算图形面积。如矩形基坑的长宽比大于5或基坑宽度大于抽水影响半径的两倍时,需将基坑分块,使其符合计算公式的适用条件;然后分块计算涌水量,将其相加即为总涌水量。
    1)涌水量计算
    无压完整井抽水时,水位的变化如图所示。当抽水一段时间后,井周围的水面最后将会降落成渐趋稳定的漏斗状曲面,称之为降落漏斗。水井轴至漏斗外缘(该处原有水位不变)的水平距离称为抽水影响半径R。
    根据达西定律以及群井的相互干扰作用,可推导出无压完整井,群井涌水量如下:
    式中:K——渗透系数(m/d),由实验测定;
    H——含水层厚度(m);
    S——水位降低值(m);
    R——抽水影响半径(m);
   x0——环形井点的假想半径(m);
   F——环形井点所包围的面积(m2)。
井点系统涌水量计算是按水井理论进行的。当滤管底达到不透水层顶面时,称为完整井,否则称为非完整井。根据地下水有无压力,又分为无压井与承压井(即水井布置在承压水埋藏区)。各类井的涌水量计算方法都不同,其中以无压完整井的理论较为完善。
渗透系数K值,确定得是否准确,对计算结果影响较大。
渗透系数的测定方法有:现场抽水试验与实验室测定两种。对重大的工程,宜采用现场抽水试验,以获得较为准确的渗透系数值,其方法是在现场设置抽水孔,并距抽水孔为x1与x2处设两个观测井(三者在同一直线上),根据抽水稳定后,观测井的水深y1和y2及抽水孔相应的抽水量Q,按下式计算K值。
在实际工程中往往会遇到无压非完整井点系统,其涌水量精确计算较为复杂,可近似按下式计算。
其中有效带的深度H0值系经验数值,可查下表得到。
有效带的深度H0值
S’/(S’+l)    0.2        0.3           0.5           0.8
H0      1.3(S’+l)  1.3(S’+l)   1.7(S’+l)       1.85(S’+l)
当查表得到的H0值大于实际含水层厚度H时,则取H0=H
同理,也可推导出承压完整井环形井点涌水量计算公式为:
式中:M——承压含水层厚度(m);
K、R、x0、S同前。
2)井点管数量与井距的确定
单根井点管的最大出水量q,按下式确定:
式中:d——滤管直径(m);
l——滤管长度(m);
K——渗透系数(m/d)。
井点管的最少根数n,按下式确定:
(根)
井点管数量算出后,便可根据井点系统布置方式,求出井点管间距D。
式中:L——总管长度(m);
n——井点管根数(m)。
井距应与总管上的接头间距(0.8m)相配合。靠近河流处,井管宜适当加密。
根据实际采用的井点管间距,最后确定所需的井点管根数。
3)抽水设备选用
干式真空泵的型号常用的有W3、W4、W5、W6型泵,可根据所带的总管长度、井点管根数及降水深度选用。采用W5型泵时,总管长度一般不大于100m;采用W6型泵时,总管长度一般不大于120m。
真空泵的真空度,根据机械性能,最达可达100kPa。真空泵在抽水过程中所需的最低真空度(hk),根据降水深度及各项水头损失,可按下式计算:
式中:h——降水深度(m);
Δh——水头损失,包括进入滤管的水头损失、管路阻力损失及漏气损失等,可近似地按1.0~1.5m计算。
水泵的类型,在轻型井点中宜选用单级离心泵(见表)。其型号应根据流量、吸水扬程及总扬程而定。

水泵的流量(3m/h),应比基坑涌水量增大10~20%,因为最初的涌水量较稳定的涌水量大。如采用多套抽水设备共同工作时,则涌水量要除以套数。
水泵的吸水扬程,要克服水气分离器上的真空吸力,也就是要大于或等于降水深度加各项水头损失,参见上式。因此,必须选择吸水扬程较大的水泵,以免水泵排不出水。
水泵的总扬程,应满足吸水扬程与出水扬程之和。出水扬程系包括实际出水高度及出水水头损失。在轻型井点中,出水水头损失可按实际出水高度的15~25%估算。多级井点系统中第二级井点以下的水泵,应选用总扬程较大者,以免需要中途接力。
(4)轻型井点施工
轻型井点系统的施工,主要包括施工准备、井点系统安装与使用。
井点系统的安装顺序是:挖井点沟槽、铺设集水总管;冲孔,沉设井点管,灌填砂滤料;弯联管将井点管与集水总管连接;安装抽水设备;试抽。
井点系统施工时,各工序间应紧密衔接,以保证施工质量。各部件连接头均应安装严密,以防止接头漏气,影响降水效果。
井点管沉设可按现场条件及土层情况选用下列方法:
1)用冲水管冲孔后,沉设井点管;
2)直接利用井点管水冲下沉;
3)套管式冲qiang水冲法或振动水冲法成孔后沉设井点管。
常用离心泵性能
型     号  流   量  总扬程  最大吸水扬程  电动机功率
?          (m3/h)    (m)      (m)           (kW)
B17        6~14    20.3~14    6.6~6.0       1.7
2B19      11~15     21~16    8.0~6.0        2.8
2B31      10~30     34.5~24   8.7~5.7        4.5
3B19      32.4~52.2  21.5~15.6  6.5~5.0       4.5
3B33      30~55     35.5~28.8  7.0~3.0       7.0
4B20      65~110    22.6~17.1    5          10.0
注:2B19表示进水口直径为2英寸,总扬程为19m(最佳工作时)的单级离心泵。

轻型井点系统安装完毕后,应立即进行抽水试验,如发现漏气、漏水现象,应及时处理。若发现滤管被泥砂堵塞,则属于“死井”,应逐根用高压水反向冲洗或拔出重新沉设。经抽水试验合格后,井点孔到地面以下0.5~1.0m的深度范围内,应用粘土填塞孔,以防止漏气和地表水下渗。
(5)轻型井点的使用

1)轻型井点使用时,一般应连续抽水,(特别是开始阶段)。时抽时停,滤网易堵塞,也容易抽出土粒,使出水混浊,并会引起附近建筑物由于土粒流失而沉降开裂;同时由于中途停抽,地下水回升,也会引起土方边坡坍塌等事故。


2)轻型井点的正常出水规律是“先大后小,先混后清”,否则应立即检查纠正。必须经常观测真空度,如发现不足,则应立即检查井点系统有无漏气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3)采用井点降水时,应对附近的建筑物进行沉降观测,以便采取防护措施。

4)在抽水过程中,应调节离心泵的出水阀以控制出水量,使抽吸排水保持均匀,达到细水长流。在抽水过程中,还应检查有无“死井”(即井点管淤塞)。如死井太多,严重影响降水效果时,应逐个用高压水反向冲洗或拔出重埋。
(6) 射流泵井点(简易轻型井点)设备(图示)


射流泵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离心泵将循环水箱中的水压入射流器内由嘴出时,由于喷嘴处断面收缩而使流水速度骤增,压力骤降,使射流器空腔内产生部分真空,把井点管内的气、水吸上来进入水箱,待水箱内的水位超过泄水口时即自动溢出,排至指定地点。

射流泵井点设备的降水深度能达到6m,但其所带的井点管一般只有25~40根。总管长度30~50m,若采用两台离心泵和两个射流器联合工作,能带动井点管70根,总管100m。这种设备,与原有轻型井点比较,具有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成本低、耗电少、使用维修方便等优点,便于推广。

随着井点设备的改进和发展,射流泵井点已在一些地区推广使用多年。射流泵井点设备是由离心泵、射流器、循环水箱等组成。它是在原有轻型井点系统的基础上,保持管路系统,采用射流泵代替真空泵,使抽水设备大大简化,施工费用大大降低(一般可降低60%左右)。
能采用电渗法。
回答者: soloqw - 一级 2011-12-02 17:26
2012-04-06



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广东英德爆炸案造成1

[原创]北京金隅 问

冯运生应邀出席中央2

中国水泥厂24MW余
热点图片

2018全国煤矸石综合利

贾庆林视察徐工 勉励徐工

广东英德爆炸案造成10人

广东省珠海横琴混凝土厂设

张永龙:水泥粉磨技术装备

崔源声:自动化改变我们的

邓小林:用HRM型立式磨

大思路面12标水泥稳定碎

技术部:010-51164635  市场部:010-65790199    传真:010-65790418   电子邮件:lvyuq2005@126.com   在线服务 QQ: 695874523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办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管
京ICP备1104392号
Copyright © 2011 ciaw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水泥混凝土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