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粉机由英国人1885年发明,1889年德国人将选粉机应用于水泥工业生产,至今已经一百多年的历史了。
选粉机的核心技术是:分散、分级和分离(收集)。最开始的选粉机称之为:离心式选粉机。它是利用撒料盘分散物料、机内风叶旋转产生的气流分级物料、机内物料重力沉降收集细粉;在行业内称其为:第一代选粉机。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离心式选粉机在我国已经进入全面淘汰期。
20世纪60年代,德国研制了旋风式选粉机,它利用撒料盘分散物料,机外风机循环气流在机内分级物料、细粉在旋风筒内沉降被收集。与离心式选粉机相比较,它分级气流的动能增加,选粉效率明显提高、细粉收集能力增强。70年代我国研制的旋风选粉机在青岛水泥厂试验成功,取得了良好的节能高产效果,在行业内称其为:第二代选粉机。
1979年,日本小野田公司研制的O-Sepa选粉机成为笼式高效选粉机的代表,它保留了旋风选粉机物料分散和机外风机循环气流机内分级的优点,增加了机内笼型转子分级和机外以袋收尘器滤袋过滤为主的细粉收集装置,从而改变了机内选粉原理,并大幅度的提高了选粉机的处理能力、选粉效率和细粉收集能力。它大量地利用机外冷空气,降低机内物料温度,可将出磨高浓度含尘气体或其它辅助设备排放的含尘气体直接引入选粉机,简化了粉磨系统,也有利于磨内风速的提高,降低粉磨电耗,增加磨机产量。行业内称此笼式选粉机为:第三代选粉机。1987年,我国引进了日本小野田公司的选粉机设计制造技术,90年代初,在山东省建材机械厂成功地制造出国产的O-Sepa选粉机。
由于当年水泥市场疲软,国内中小型水泥厂占绝大多数,且基本上都采用φ3m以下的球磨机,生产能力偏低;而O-Sepa选粉机生产能力较大,选粉机及配套高浓度袋收尘器一次性投资较大;加上国家标准中对水泥比表面积的要求不高,使O-Sepa选粉机的普及应用工作受到一定影响。但笼式选粉机先进的平面涡旋分级原理却使大家十分青睐。
1994年,以张少明教授为代表的科研人员,成功地将这一现代分级技术嫁接到旋风选粉机之中,研制出NHX型高效转子式旋风选粉机。简称为:转子式选粉机。江苏科行公司等高新技术企业在较短的时间内,将其完善、更新、升级,并形成高效、节能的系列化产品,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中、小型水泥厂节能改造的需要,目前应用于φ3m以下球磨机的闭路系统覆盖率达到80%以上,使我国水泥生产粉磨工艺的选粉技术向前跨进了一大步。
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