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海螺问鼎世界水泥之巅 |
|
类别:行业资讯|国内资讯|国际水泥
日期:2012-2-26
来源:中国企业报
点击率:53652
打印
关闭
|
|
2012年1月7日14:18分,作为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之一的铜陵海螺水泥四期12000t/d熟料生产线顺利实现了72小时达标,生产出首批合格熟料。这标志着海螺集团向世界水泥巨头目标的冲刺又前进了一大步。 2月8日,记者在铜陵海螺水泥采访时看到,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像一方钢塔高高地耸立在绿水青山之间,机声隆隆,人员忙绿,虽然是初春,但南方的寒意不减。铜陵海螺公司总经理李群峰告诉记者,目前,公司上下在稳定公司四期12000t/d熟料生产线运行的基础上,及时调整力量,加大对质量控制、运行保驾、物资供应、后勤服务等方面的投入力度,树立全局、大系统的思想,坚持以窑的稳定运行为中心,保证了12000t/d熟料生产线的生产稳定受控。 坚持创新 让中国水泥走向世界 安徽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铜陵海螺”)是海螺水泥王国里众多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位于安徽省铜陵市南郊,是由海螺集团控股、目前世界上单厂规模最大的熟料生产基地之一,现已形成年产熟料1000万吨、水泥600万吨的生产能力。 创新是海螺集团的灵魂。从大山里的宁国水泥厂开始,海螺集团就坚持在技术和管理上勇于创新,在体制和机制上大胆改革,并走出大山,成功立足于水陆交通发达的芜湖市。自1993年以来,海螺水泥产能从150万吨发展到1.8亿吨,增长了120倍,位列世界前列。最为突出的是经过不断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建设发展了一批像铜陵海螺这样的世界性水泥标杆生产企业。 资料显示,铜陵海螺第一条日产4000吨生产线从1982年开始筹建,历经10年,到1992年成立铜陵水泥厂建设指挥部,1993年正式开工。但是由于投资主体不明,投资渠道不畅,这个项目开工后不久就因资金问题而被迫中断建设。1995年9月,安徽省委、省政府决定由宁国水泥厂控股,成立铜陵海螺水泥有限公司,项目建设获得重大转机,并于1996年7月建成投产。这是我国建材行业首次利用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生产线主机设备从丹麦史密斯公司引进,设计能力为年产水泥70万吨、商品熟料60万吨。目前日产能力达4500吨以上。 第二条为日产5000吨国产化示范生产线,2000年12月开工建设,2002年4月份建成投产。这是自海螺集团开创低投资建设日产2000吨新型干法熟料生产线的先例后,为加速水泥工业结构调整,进一步开发低投资、国产化的日产5000吨生产线的第一步。在与国内外有关单位进行技术交流、与设备制造厂和设计研究单位合作的基础上,重点开发了立磨生料制备系统、预分解炉和冷却机系统。目前生产线日产能力达5500吨以上。 第三条、第四条均为日产10000吨生产线,于2003年2月份开工建设,分别于2004年6月和10月建成投产。这两条万吨线的工艺技术和装备代表了当今世界水泥行业最先进水平。铜陵海螺三线是国内第一、世界第四条万吨线。 但已迈上世界第一的铜陵海螺并没有停止技术创新和工艺升级步伐,他们审时度势,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始瞄准世界上目前最大的12000t/d水泥生产线项目。 巧抓机遇 做世界水泥最好 2008年是水泥投资最突飞猛进的一年,全国共完成水泥投资1051亿元,同比增长达60.76%。这一年,还有208条新生产线开工建设。2009年底,全国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达到1130条,产能9亿吨,转化为产量接近14亿吨,与2008年的全国水泥总产量相当。 在这样的高投资建设背景下,进入2009年后,业内外已出现一片“产能过剩、行业危机”的呼吁声。然而,海螺水泥并没有因为行业内产能过剩的声音而停止产业升级步伐,他们认为,站在行业最高点的技术和工艺永远是不会过剩的。2009年12月24日,在国家“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促发展”的大政方针引领下,善于合作的海螺集团与铜陵市人民政府签署了铜陵海螺12000t/d水泥熟料生产线扩建项目补充协议,并于2009年12月28日正式开工建设。铜陵海螺日产12000吨熟料生产线是目前世界上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的水泥熟料生产线之一。 项目建设前,海螺集团公司、海螺股份公司于2009年6月23日—26日专题召开了芜湖/铜陵海螺三条12000t/d熟料生产线技术交流会。 成都院和南京院的方案设计充分考虑了铜陵、芜湖项目的建设条件,分别从矿山、总图、工艺布置、供电、物流等方面做了充分考虑,并重点介绍了近年来天津院在烧成技术的进步,其主要特点是:采用新型高效的五级预热分解系统(三喷腾TTF型分解炉)、Ф6.2×93m回转窑(带缩口)、新型高效大推力煤粉燃烧器、行进式稳流篦冷机(第四代)等为核心的新一代熟料烧成系统技术。
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