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时报》、路透社等海外媒体关注三一 |
|
类别:行业资讯|国际资讯|国际水泥
日期:2012-6-5
来源:中国工程机械商贸网
点击率:34164
打印
关闭
|
|
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等国外媒体,日前刊发多篇发自中国的报道,介绍三一集团收购德国大象及企业经营发展情况。业内人士认为,英国《金融时报》、路透社等世界重量级媒体连续关注和报道中国一家民营企业较为少见,它意味着中国制造及中国制造业企业,尤其是以三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装备制造业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受到全球行业及世界级传媒的注目,对中国企业来说应该是一件好事。 4月中旬,英国《金融时报》派出资深编辑兼记者彼得·马什从伦敦赶赴长沙采访三一。此后,《金融时报》连续刊发了彼得·马什的三篇报道:《三一重工收购“德国老师”》、《三一拟向德国子公司注资3亿欧元》、《三一重工出击欧洲》,其中《三一重工出击欧洲》以5分多钟的视频专题新闻形式在《金融时报》英文和中文网同步播发。 彼得·马什在《三一重工出击欧洲》的报道中称,中国本土企业三一重工并购了德国前辈、老牌竞争对手——知名机械制造商普茨迈斯特。这是中国制造业走向国际、成为真正有国际实力竞争者的重要一步。 彼得·马什在《三一重工收购“德国老师”》报道中表示,三一集团的高管之前并没有拜访普茨迈斯特位于斯图加特以南Aichtal的主要工厂和总部,就同意了这笔并购交易,该集团总裁唐修国说:“我们觉得已经对普茨迈斯特很了解了,多年来他们一直是我们的老师。” 该文中,彼得·马什引用伦敦咨询公司Off-Highway Research董事总经理戴维·菲利普斯(David Phillips)的话:“三一集团是同一领域其它大型全球性公司——如美国卡特彼勒(Caterpillar)和日本小松(Komatsu)——‘最害怕’的竞争对手。”其原因是,三一集团“专注于质量,制造能力巨大,还有一个成熟的融资部门”。 彼得·马什认为,在三一集团高速增长的背后,是中国在过去五年里建筑业的大幅扩张,它意味着世界建筑设备的中心已经转移到了中国。 路透社记者在报道中说,这次收购使三一重工获得了超过竞争对手的技术优势,也显示出中国投资者在收购外国企业方面越发精明,不再仅仅为获得原材料或专利,而为获取业务成长的源泉。
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