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平原恩城开建百套农民保障房 |
|
类别:行业资讯|国内资讯|混凝土
日期:2012-5-14
来源:德州新闻网
点击率:29376
打印
关闭
|
|
保障性住房,一般是针对城市低收入群众的一项惠民措施,而山东德州平原县恩城镇最近为农民开工建设了108套保障房,将有效破解在小城镇建设和农村两区同建中部分拆迁群众 “上不了楼”的难题。 连日来,在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恩城镇红滨社区建设现场,塔吊林立,楼房建设紧锣密鼓。据恩城镇镇长崔俊凯介绍:“整个社区中心位置的两栋楼就是108套保障房,共6480平方米,为每户60平方米小户型,年底可投入使用,虽然最高才6层,但考虑残疾困难群众生活实际,给他们设计了电梯,入住以后,政府还打算免收他们的物业管理费。 ” 连续4年,恩城镇共实施镇驻地拆迁4.18万平方米,涉及4个村庄、520户群众,在拆的同时,新规划建起了2.25万平方米纯住宅安置房和9.6万平方米商住安置房,对拆迁群众进行了多样化安置。按照“居住向城镇集中”的发展模式,最近,该镇将再拆迁镇边5个自然村,431户农民可搬进城镇新型大社区。 随着拆迁改造,恩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全镇招商引资、工业经济、服务业发展、民营经济大提速:2011年,全镇实现税收3141万元,同比增长60%,是2008年的4倍;今年一季度实现税收1310万元,同比增长66%;镇驻地个体工商业户达820家,是2008年的5.4倍。镇党委书记孙清军说:“今年,全镇工商税收有望突破5000万元,到2014年确保过亿元。 ” “城镇大了靓了,大多数群众富了高兴了,这个时候我们要更加关切、照顾好弱势群体。 ”孙清军认为,城镇拆迁改造和农村两区同建的难点是困难群众。在拆建过程中,绝大多数社区群众能够利用拆迁补偿资金顺利住上新楼房,但也有少数群众因为房屋破旧获得的补偿金少、生活困难拿不起住楼差价。经过走访调研和分析财政实力,该镇拿出8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首批“农民保障房”。 一边筹建保障房,一边抓紧制定科学严格的分配制度。该镇在申报条件上,把保障对象重点锁定在拆迁户当中的特困群众,而且坚持独生子女户、军烈属、残疾困难家庭、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优先;在申请程序上,由农户自愿提出申请,农村社区初步筛选,镇政府审核组逐户评审,公示无异议后签订协议;在退出管理上,申请户只拥有居住权,不允许转租、出让或给他人居住,申请户达到入住敬老院条件、年收入过万元或子女具备赡养能力后,要自动退出。 平原县委书记马善军说:“保障性住房走进农村社区,这是补贴群众、化解矛盾、推动城乡统筹一个新探索,将有效弥补城镇化进程中的薄弱环节。 ”
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
|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