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际水泥混凝土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加为收藏 | 设为主页
162web_logo
2web_banner
资  讯 国际资讯 国内资讯 会    展 热点新闻 科普园地 服  务 国际合作 发布产品 推介中心 建材书店 理 事 会
技  术 实用技术 技术解答 培    训 文献资料 行业专家 供  求 供应求购 项目投资 人才招聘 股市行情 价格行情
企  业 企业名录 在线交流 人    物 访    谈 网上展会 混凝土 设    备 生产技术 行业标准 行业分析
综合 | 资讯 | 供求 | 行情 | 黄页 | 项目 | 技术
    
热门关键字: 建材下乡 白水泥 水泥周 万里行 混凝土 低碳 行情 节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热点新闻>水泥业创新则生 盼“第二代”腾飞>正文
水泥业创新则生 盼“第二代”腾飞
类别:行业资讯|热点新闻  日期:2012-11-30  来源:中国建材报  点击率:31104  打印 关闭

核心提示:“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要踏上新的征程,继续前进,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实现转型升级。”乔龙德如是说。

    “创新就是资源整合。”

    “体制创新才能解决后续很多方面的问题。”

    “创新则生,守旧则亡。”

    “中国建材人创新的精神,很快便会引领全球行业的发展。”

      ……

    白云山下,在可容纳近300人的凯旋宫会英殿内,此刻,与会嘉宾及代表正在慷慨激昂地就自主创新话题进行论述和畅想。

    虽然“2012中国建材自主创新论坛”已落下帷幕,但在记者脑海中,仍然不停地浮现当天会场上智慧火花激情四射的场景。

    这就是创新的力量。

    可以说,30年来,建材工业的首要成功经验是,我们通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突破了行业工艺、技术和装备落后的瓶颈。今天,我国建材主要产业已拥有了许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得我们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30年的发展经验证明,坚持自主创新,是推动行业实现科学发展,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

    把目光聚集在即将过去的2012年,在“十二五”发展的关键之年,在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的首要之年,中国建材工业的自主创新之路已愈发清晰。

    “央企市营”已从一家企业的创新之路,演变为全行业共同学习借鉴的行业发展模式;

    商品混凝土作为第六大建材领域的登场,延伸了水泥产业链践行可持续发展的使命;

    两个“第二代”酌提出,使中国从建材大国向建材强国稳步迈进。

    是的,2012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从企业到行业协会,从大建材工业到国家政策导向,期间虽有困惑和荆棘,但中国几代建材人自主创新的精神始终未变,并在攻坚克难之后,向着更高的山峰攀登。

    谁来引领行业科学发展

    在建材行业,始终有一盏行业发展的指路灯,是由一批精干的队伍所组成。他们,思企业之所思,谋行业发展之大计,每每在关键时刻,为行业指明清晰的科学发展之路。而这批队伍,就是中国建材联合会。

    2012年,从“三新”路线图的制定,到八大平台的建设,再到业内瞩目的两个“第二代”的提出,联合会的每一步决策都在向着行业的科学发展之路高速迈进。

    以“三新”为抓手建设八大平台。面对建材行业发展的有利形势和严峻挑战,围绕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这一主线,建材联合会把“三新”工作——制定一批新标准、出台一批新产业政策、推荐一批新产业技术目录,作为推动行业转变发展方式、实现转型升级的主要抓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而把“三新”工作推FU实践的,当属11月初“三新”工作路线图的m式发布。在中国建材联合会会长乔龙德看嫩,“三新”工作的蓝图已经绘就,关键在于落7乓。

    就在“三新”工作路线图发布的同时,联合会又提出建设十大服钉平台。这是联合会系统积极改革的成果,也是资源重组的具体体现。

    目前,除了咨询服务平台和两化融合平台明年正式建设外,其他八个服务平台的建设已经完成。

    在这些平台中,最能体现生态文明建设的便是“节钱减排服务平台”的建设。其最终目标是协调全行业资源,形成行业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合力和支撑。

    以“第二代”为目标迈向建材强国。可以肯定地说,建材联合会的目标总是站在更高更广阔的平台上来制定和运行,它承担着科学指引行业发展的使命和重任。

    于是,乔龙德恰逢其时地提出研发两个“第二代”,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这也将载人中国建材工业的发展史册,为中国从建材大国迈向建材强国奠定强有力的基础。

    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与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的创新与研发,无疑将成为水泥和玻璃工业的又一次创造性革命的开始。

    “水泥工业和玻璃工业要踏上新的征程,继续前进,就必须依靠自主创新和科技进步,实现转型升级。”乔龙德如是说。

    如果说上一个30年让中国水泥和玻璃工业的腰板挺立于国际主流舞台的前端,那么,当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和第二代浮法玻璃技术成为主导力量之后,未来的30年抑或更长时间,中国水泥和玻璃工业将毫无争议地成为全世界的主导力量,由追随者一跃成为引领者。

    未来,建材联合会将为企业建立更广阔的沟通交流平台。

    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

    “在一个新的时期,我们应进行一些改变,把过去传统以量增长的生长方式,变成我们追求附加值的增长方式。中国建材行业企业还需要多一些智慧、多一些创造,以技术创新提升产业附加值。”中国建材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北新建材邋事长王兵在接受采访时如是说。

    毋庸置疑,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建材工业以及企业为主体的自主创新体系正在形成。

    技术创新乃发展原动力。要实现建材工业由大变强,行业技术成果的来源正在从过去主要依靠科研院所和高校逐渐向大企业转移,中中小型企业的自主创新成果也在不断出现。

    中国建材集团、中国中材集团等人选2012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今年7月9日,美国《财富》正式公布中国建筑材料集团位列2012全球500强第365位,稳居全球建材企业第二。这些成绩的取得,都与中国建材集团、中材集团在经营模式、国际化战略方面的自主创新密不可分。

    同时,另一建材巨头金隅集团在2011年科技创新工作取得丰硕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深化科技创新体制与机制改革,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力度,以科技创新促进集团产业的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

    在此次“中国建材自主创新论坛”上,获得“2012中国建材自主创新优秀贡献企业”奖的青岛亨达集团,正是因为技术创新,迅速使其真空玻璃产品走在了中国乃至世界前列,并制定了一系列国际标准。

    技术创新始终被认为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没有技术创新,企业便失去了新鲜血液。因此,在2012年整个行业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持续不断地技术创新是企业永葆青春的重要筹码。

    商业模式创新同样重要。在技术创新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企业对商业发展模式的探索和尝试。

    中国建材董事长宋志平的“央企市营”虽不是新话题,但在2012年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开拓,并成为整个行业学习借鉴的模式。

    模式创新的根本在于适应市场环境变化,适应消费者的需求。模式的创新也需要有前瞻性,需要为企业营造持续竞争优势。

    如今,实施“走出去”战略、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是我国建材企业展现自主创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

    而对于产能过剩行业来说,企业如何寻找新的业务增长点尤为重要。

    今年,我国建材工业迎来了水泥行业延伸产业链的高速发展时期。冀东集团、山西水泥等企业已经率先向商品混凝土领域进行延伸。并取得阶段性进展。

    在科学发展、生态建设的前提下,建材工业的企业创新,无论以何种形式,都将成为可持续发展道路上的重要转折点,也是企业能否转型成功的关键所在。

    齐唱生态环保之歌

    2012年的建材行业在面对产能全面过剩的同时,积极做着升级调整,通过发展新技术、开发新材料、使用新设备转型升级。水泥的利废处置有重大进展,节能玻璃大行其道,轻薄陶瓷成为企业争相开发的重点产品,节材代木轰轰烈烈开展。

    如果建材行业曾被认为是一个传统保守的产业的话,那么在2012年却上演着一幕幕行业新生的故事。

    技术创新引路协同处置当先。水泥行业作  为传统的建材行业引领着国家建材的更新换代,在2012年增速放缓的同时,也逐渐完成了质的提升。

    今年10月中国建材联合会发起“第二代中国浮发玻璃技术创新和发展”以及“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技术研发与创新”项曰,提出完成我国水泥工业设计优化、工艺改革、装备提升,以及节能减排、主要经济技术指标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的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的创新研发任务。

    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是第二代新型干法水泥功能性转变的重要体现。目前,我国在水泥窑协同处置废弃物方面还有待提高,需要逐步建立起贯穿于废物产生、分选、收集、运输、储存、预处理和处置、污染物排放、水泥和混凝土质量安全等一系列法规和标准。在金隅集团、华润、海螺集团等一大批水泥行业的领先企业带领下,我国水泥行业正力图改变行业燃料替代率平均接近0%的现状。

    2012是创新发展的一年,是克难攻坚的一年。科学发展,生态建设深入到建材行业的各个领域。节能环保贯穿始终,都围绕着一个核心:节能环保。

    以水泥、平板玻璃、建筑卫生陶瓷、五金、墙体材料为主要代表的五大传统建材产业,正在加快自主创新、调整结构的步伐。

    在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下,在中国建材联合会的指导下,在建材企业的主动出击下,重视生态建设已经在中国的建材工业生产领域发酵酝酿,不远的将来将飘出阵阵酒香。



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广东英德爆炸案造成1

[原创]北京金隅 问

冯运生应邀出席中央2

中国水泥厂24MW余
热点图片

2018全国煤矸石综合利

贾庆林视察徐工 勉励徐工

广东英德爆炸案造成10人

广东省珠海横琴混凝土厂设

张永龙:水泥粉磨技术装备

崔源声:自动化改变我们的

邓小林:用HRM型立式磨

大思路面12标水泥稳定碎

技术部:010-51164635  市场部:010-65790199    传真:010-65790418   电子邮件:lvyuq2005@126.com   在线服务 QQ: 695874523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办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管
京ICP备1104392号
Copyright © 2011 ciaw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水泥混凝土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