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高细高产球磨机
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合肥水泥研究院科技工作者,通过对球磨机过粉磨现象进行深入地研究和剖析,在国内提出以磨内筛分的形式,实现球磨机节能高产的设想;简称为:高细高产磨技术。首台开路高细水泥磨于1984年研制成功并投入正式运行,1985年9月通过国家科委组织的技术鉴定和验收。
高细高产球磨机从外表上与普通球磨机没有明显区别。首先是对隔仓板进行了较大改进,并在磨内设置了筛分隔仓板的装置,以拦截较大物料进入细磨仓;另外,根据磨机的长径比和水泥质量的要求,合理设置仓位;三是,依据物料特征及生产条件,合理分配研磨体的装载量和级配,并注重使用微型研磨体,使研磨体以最大表面积与物料充分接触,提高研磨效率,从而强化粉磨效果和降低粉磨电耗,达到球磨机节能高产的目的。
一般来说,球磨机的仓位越多,越有利于研磨体的规格尺寸对粉磨物料粒度的适应性,从而有利于粉磨效率的提高;但仓位过多,实现各仓粉磨能力平衡的难度越大,只有各仓能力相平衡,才能使粉磨过程正常进行。对于筒体长径比为2~4的磨机,采用两个仓;长径比大于4的磨机,采用3个仓;尽量少采用或不采用4个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