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PC(Reactive Powder Concrete)是一种新型超高强的水泥基复合材料,属于典型的超高性能混凝土。具有先进的力学性能,优越的物理特性,空前的延性和极低的渗透性。RPC是由普通的混凝土材料配制而成,这些材料具有特定的化学成分、颗粒尺寸和水化能力。RPC的原材料可以在一般的施工环境中混合和放置,并能适应特别的浇注要求。
RPC是法国的Bouygues公司在九十年代初首先发明的,已经成功用于许多重大工程。加拿大Sherbrooke大学的混凝土学会主任Pierre-Claude Aitein致力于将RPC从试验室转移到应用中,从而在加拿大魁北克省的Sherbrooke市用RPC建造了一座步行及自行车两用桥。Bouygues公司是这座桥梁的主要设计者。
RPC的基本原理包括:
一是去除粗骨料。
将砂的尺寸控制在600μm以内,掺加超细活性微粉,改善匀质性。RPC是由细石英砂、水泥、硅粉以及石英粉等颗粒混合物组成。通过以下方法来优化RPC的颗粒级配:由不同粒级组成的混合物在每一粒级中有严格的粒级范围;对于相邻的粒级选择高的平均粒径比;研究水泥.高效减水剂的相容性,并通过流变学分析决定最佳掺量;优化搅拌条件;通过流变学和优化相对密度来决定需水量。
提高密实度和抗压强度的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在新拌混凝上的凝结前和凝结期间加压。这一措施有三方面的益处:其一,加压数秒就可以消除或有效地减少气孔;其二,在模板有一定渗透性时,加压数秒可将多余水分自模板间隙排出,这样RPC的水胶比降低,密实度提高了;其三,如果在混凝土凝结期间(通常为拌和后6h~12h)始终保持一定的压力,可以消除由于材料的化学收缩引起的部分孔隙。
二是硬化后通过热处理来改善混凝土的微结构。
根据组分和制备条件不同,RPC分为RPC200和RPC800两级,其中RPC200抗压强度达170MPa~230MPa,而RPC800达500MPa~800MPa。RPC200的热养护是在混凝土凝固后加热进行,90℃的热水养护可以显著加速火山灰反应,同时改善水化产物形成的微结构,但这时候形成的水化物仍是无定形的;250℃~400℃的干热养护用于获得RPC800,较高的温度使水化产物CSH凝胶大量脱水,形成硬硅钙石结晶。
三是加入微细钢纤维提高混凝土的延性和韧性。
未掺加钢纤维的RPC呈线弹性,断裂能低,为进一步提高其韧性,必须掺入微细的钢纤维。典型RPC200中掺的钢纤维长度约为13mm,直径约0.15mm~0.20mm,体积掺量为1.5%~3.0%;对于在250℃以上更高温度养护的RPC800,其力学性能(抗压强度和抗弯拉强度)的改善是通过掺入更短的(长度<3mm)R形状不规则的钢纤维来获得的。这时,抗压强度、抗弯拉强度大幅度提高。
RPC与其他混凝土性能比较见下表。
目前RPC的研究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是RPC使用磨细石英砂取代普通骨料,最大粒径只有600μm,粉磨过程的能耗大:所掺活性混合材品种单一,硅灰掺量大(≥30%),价格昂贵;微细金属纤维用量大,价格高(2万/t以上),国内使用依赖于进口。单方RPC的价格远高于普通混凝土的原因就是因为超细超高强钢纤维高额的价格,为RPC的工程应用带来困难;
二是为使RPC的强度得以充分发展,目前主要采用90℃热水养护和200℃以上的高压养护,养护时间长,能耗高,且经高温养护的RPC在长期潮湿环境下存在强度下降的缺点、生产中不易控制。标准养护或自然养护下RPC的长龄期力学性能还没有详细报道;
三是RPC材料优异力学性能产生的机理问题。尽管国内外近年来对高性能水泥基复合材料的基本特性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研究和探索,但研究工作集中在高效减水剂与硅灰等高活性掺合料复合,降低水胶比,提高基体硬化密实度,同时掺加钢纤维提高抗弯拉强度,获得所需要的高强度、高韧性和延性等方面,而对骨料的颗粒级配优化等方面关注较少。发布人:Chen(来源:中国商品混凝土网 2010-1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