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企业如何应对
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的实施(一)
来源:中国建材网
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在经历调研、试验研究、广泛征求意见和专家审议后,于2007年11月9日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发布,将于2008年6月1日正式实施。本次标准修订吸收了国外先进国家标准中科学、合理的内容,同时结合国内水泥生产、使用的实际情况,适时地取消了P·O32.5水泥品种,增加了对Cl-限量的要求,参照国外标准增加了水泥组分应定期校核的内容,使修订后的标准更加科学、合理,有利于标准的推广实施。通用水泥标准的实施将有利于进一步规范水泥的生产和应用。
水泥企业应该重点关注的修订内容
1.普通硅酸盐水泥中活性混合材料掺加量为“>5%且≤20%”,其中允许用不超过水泥质量8%的非活性混合材料或不超过水泥质量5%的窑灰代替。
2.矿渣硅酸盐水泥中矿渣掺加量为“>20%且≤70%”,A型矿渣掺量“>20%且≤50%”,B型矿渣掺量“>50%且≤70%”,代号P·S·B;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中火山灰质混合材料掺量为“>20%且≤40%”;复合硅酸盐水泥中混合材料总掺加量由“应大于15%,但不超过50%”改为“>20%且≤50%”。
3.在复合硅酸盐水泥中不允许掺加除矿渣、粉煤灰和火山灰质混合材料外的任何工业废渣。
4.规定助磨剂允许掺量不超过水泥质量的0.5%。
5.普通水泥强度等级中取消了32.5和32.5R。
6.规定了A型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B型矿渣硅酸盐水泥无要求。
7.规定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
8.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 求。
9.规定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复合硅酸盐水泥和掺火山灰质混合材料的普通硅酸盐水泥应按0.50水灰比和胶砂流动度不小于180mm来确定用水量。
新标准实施前的准备
1.《通用硅酸盐水泥》及相关配套标准的学习和培训
此次标准修订不仅整合了GB175-199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344-1999《矿渣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及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及GB12958-1999《复合硅酸盐水泥》等3项标准,修订的内容涉及广泛,关系到水泥生产、检验和销售的各个环节,同时新标准中增加了选择水泥组分试验方法的原则和定期校核要求,增加了水泥中氯离子含量不大于0.06%的要求,增加了45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30%作为选择性指标,部分生产A型矿渣水泥的企业还要增加压蒸安定性检验,除此之外,还有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中涉及许多标准在2007年进行了重新修订,如《硅酸盐水泥熟料》国家标准、GB/T18046-《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粒化高炉矿渣粉》、GB/T8074-《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勃氏法)》,因此水泥企业务必在标准实施前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认真学习,其中检验人员还需进行JC/T420《水泥中氯离子检测方法》、GB/T12960《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GB/T750《水泥压蒸安定性试验方法》等相关配套标准和检验方法的学习和培训,学习方式可以将外派人员参加权威机构举办的新标准培训班与企业自行组织学习相结合。
2.企业实施新标准应配备的仪器设备
(1)新标准实施后需要配备氯离子测定仪
在修订后的《通用硅酸盐水泥》新标准中规定氯离子试验方法按新修订的JC/T420《水泥原料中氯离子的化学分析方法》进行,该标准由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完成修订工作,同时研制了与标准相配套的氯离子测定仪(CC鄄QTC2006-4氯离子测定仪)和标准样品。
(2)配备水泥组分测定仪
标准中规定在正常生产情况下,生产者应至少每月对水泥组分进行校核,水泥企业既可以按GB/T12960进行水泥组分的测定,也可以选择准确度更高的方法,因此如选择GB/T12960作为水泥组分校核的依据则需配备水泥组分测定仪。
为了配合此次《通用硅酸盐水泥》标准的修订工作,国家水泥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对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GB12960《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标准进行了修订。修订后的GB/T12960《水泥组分的定量测定》参照ENV196-4:1989《水泥试验方法———组分的定量测定》中的测定条件,对矿渣、火山灰质或粉煤灰组分的测定条件进行重新试验,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最佳试验条件,提高了测定结果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3)配备45μm方孔筛
检测水泥细度的作用是通过细度的变化调整水泥粉磨工艺参数,进而控制水泥产品的质量,是一个工艺性控制参数或指标。调研表明,我国实物水泥80μm筛余基本小于5%,甚至接近0,已处于水泥颗粒分布的末端,偏离RRB直线,失去反映水泥颗粒组成的作用,对磨机工况的反映不敏感,因此80μm筛余无论从保证产品质量的角度,还是从调整粉磨工艺参数、控制水泥性能的角度都失去了它应有的作用。细度(筛析法)试验采用45μm筛余作为控制指标是发展趋势,尽管此次标准修订考虑45μm方孔筛筛余检验方法实施时间较短,仍保留80μm方孔筛筛余不大于10%,但依然建议水泥企业有条件尽量配备45μm方孔筛,采用45μm方孔筛筛余值指导生产。
(4)部分企业要配备压蒸釜及相关装置
由于现行标准针对矿渣硅酸盐水泥、火山灰质硅酸盐水泥、粉煤灰硅酸盐水泥和复合硅酸盐水泥是规定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因为只有熟料中氧化镁可能导致水泥安定性不良,因此控制熟料中的氧化镁含量是合理的。但熟料对于水泥来说是半成品,在水泥产品标准中要求检验半产品显然无法实施,对此新标准中除对B型矿渣水泥没有氧化镁含量的要求外,其余均规定“水泥中的氧化镁含量不大于6.0%”,如果水泥中氧化镁含量大于6.0%时,应进行水泥压蒸试验并合格。因此对于部分生产A型矿渣水泥的企业可能会增加压蒸安定性的检验。(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