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国际水泥混凝土网! 会员注册 会员登录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加为收藏 | 设为主页
162web_logo
2web_banner
资  讯 国际资讯 国内资讯 会    展 热点新闻 科普园地 服  务 国际合作 发布产品 推介中心 建材书店 理 事 会
技  术 实用技术 技术解答 培    训 文献资料 行业专家 供  求 供应求购 项目投资 人才招聘 股市行情 价格行情
企  业 企业名录 在线交流 人    物 访    谈 网上展会 混凝土 设    备 生产技术 行业标准 行业分析
综合 | 资讯 | 供求 | 行情 | 黄页 | 项目 | 技术
    
热门关键字: 建材下乡 白水泥 水泥周 万里行 混凝土 低碳 行情 节能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行业资讯>国内资讯>国内资讯>陈学功:中国的脱硝工艺仍处在学习阶段>正文
陈学功:中国的脱硝工艺仍处在学习阶段
类别:行业资讯|国内资讯|国内资讯  日期:2011-12-18  来源:中国水泥网信息中心  点击率:49788  打印 关闭

    工信部2010年底颁布的《关于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指导意见》要求,到“十二五”末,水泥颗粒物排放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50%,氮氧化物在2009年基础上降低25%。此外,十二五期间,氮氧化物的排放首次被列入约束性指标体系。而水泥行业氮氧化物的排放量是继火力发电、汽车尾气排放之后的第三大排放门户。因此,氮氧化物的排放控制将是水泥行业继严控新增产能之后的又一门槛。对水泥企业来说,开展脱硝势在必行。作为环保装备业的龙头企业,科行集团较早就发现脱硝技术发展前景,因此在大气污染的脱硫脱硝领域,科行人迈出了成功的一步。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日本的脱硝已经大面积投入商业化的运行。80年代中期,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已经开始商业化运行。但是,中国当前的脱硝工艺仍然处于科普阶段。”近日,江苏科行集团常务副总经理陈学功和中国水泥网员工交流时如是说道。陈学功认为,造成这一现状的原因是由中国的发展历程注定的。“一方面,日本等国家有特定的地域特点。日本的资源和能源比较短缺,如果国家不注重环保、节能减排,不注重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的处理、利用,这个国家就会被垃圾填埋。另一方面,欧美国家的工业文明比中国的工业文明先进80年到100年左右,他们很早就认识到了氮氧化物减排的重要性”。

  近年来,随着中国工业文明的发展,中国的各级政府也开始注重氮氧化物的脱硝、减排,并制定了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据陈学功介绍,当前,中央政府关于氮氧化物排放的标准是1000mg,而水泥企业实际的氮氧化物实际排放量在900-1100mg之间,欧盟关于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是500mg。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制定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标准更高,如北京的标准为100mg,福建的标准为250mg。对于氮氧化物排放标准的制定,欧盟是严格按照生产线试验、进行相关的数据对比、分析、听取行业人士意见,召开讨论会之后,制定出相关的标准。但是,部分政府部门在制定这些标准时,并未按照严谨的程序进行制定,因此,在氮氧化物标准制定上还有待政府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据了解,目前,中国的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大概有1650多条,每条生产线氮氧化物的脱硝投入平均在700万至500万之间。因此,陈学功认为,发展水泥行业脱硝技术的前景依然比较可观。



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
① 凡本网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为"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独家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在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国际水泥|国际水泥混凝土|水泥混凝土”。违反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是本着为读者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从本网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禁止擅自篡改稿件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违反者本网也将依法追究责任。
③ 如本网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尽快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广东英德爆炸案造成1

[原创]北京金隅 问

冯运生应邀出席中央2

中国水泥厂24MW余
热点图片

2018全国煤矸石综合利

贾庆林视察徐工 勉励徐工

广东英德爆炸案造成10人

广东省珠海横琴混凝土厂设

张永龙:水泥粉磨技术装备

崔源声:自动化改变我们的

邓小林:用HRM型立式磨

大思路面12标水泥稳定碎

技术部:010-51164635  市场部:010-65790199    传真:010-65790418   电子邮件:lvyuq2005@126.com   在线服务 QQ: 695874523
建筑材料工业技术情报研究所 中国硅酸盐学会科普工作委员会主办 中国建筑材料联合会主管
京ICP备1104392号
Copyright © 2011 ciawc.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国际水泥混凝土网版权所有